五月的校园,随着复学复课有序进行,琅琅的书声渐渐响起。在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,伴随着师生返校复课,多年传统的“龙飞凤舞”儿童本真课程,正进行浴火重生般的“基因重构”——
面前上百条的泥塑龙,千姿百态、大小不一、栩栩如生,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三年级学生之手。刚入学的*天,看到老师魔术般地捏了一条龙之后,李景林就对泥塑龙产生了极大兴趣,一有时间他就缠着老师传授自己这方面的技艺。“他很执着,为了捏好一条小龙,有时中午饭都不吃,就找我教他,常常捏上上百次,直到自己满意为止。”在学校外聘泥塑艺人符国俊看来,李景林在捏龙的时候,不仅在体验动手劳动的乐趣,更会将龙文化等内化于心。
从一年级至六年级,丹凤实验小学的学生将经历一个“听龙、读龙、唱龙、剪龙、捏龙、画龙、写龙、舞龙、颂龙”的完整过程。“以‘龙文化’为基础,让学生在玩中学、在学中做,有效构建集学科、活动和校本三位一体的‘龙飞凤舞’本真课程。”?副校长李伟成说,以该课程为纽带,让学生通过动手劳动,培育其学科素养、艺术素养。
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劳动天地,丹凤实验小学还与丹阳市传统文化教育协会、丹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、丹阳市水晶山民俗馆等单位合作,建立游学、研学等校外活动基地,让所有学生每年至少走进“龙文化民俗馆”“龙文化长廊”“新龙文化体验中心”等乡村文化实践场所一次,体验“学农知农爱农”的精神。
如何在“野蛮其体魄”中“文明其精神”,绽放儿童的生命本真,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哲学和空间思维。在尊重学生兴趣、个性的基础上,丹凤实验小学以“龙文化”为主题,每个星期五下午专门开展社团活动课,先后成立了校级社团和班级社团78个,这些社团为孩子的知行合一打开了一扇动手之门、文化之窗。
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问题,校长宗立不止一次带头奔赴民间四处“求人”,“三顾茅庐”请来“中国乡土达人”面塑大师符国俊;到医院拜访徒手剪字达人徐龙泉;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,寻访到8位丹阳本土非遗传承人……学校将这些民间高手请进校园,让他们带社团、带徒弟。没有校本教材,学校就上南京请*指导,聚集全体教师合力攻坚,先后完成了《小龙人成长手册》《小龙人读本》等十余本专辑。
“在社团活动与劳动过程中,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,爱画画的去画画,爱唱歌的去唱歌,爱运动的可以到操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小组,孩子在各个社团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。”教师朱丽俊由衷感叹道。
如今,劳动教育已经融入了学校师生的“日常”。宗立欣喜地说:“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,学校还建设了VR体验中心,甚至连电灯开关、绿化指示牌的设计上都充满了本地的龙文化元素,让孩子感到身边的生活就在学校。我们希望在学生指尖流动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他们尊重劳动、健全体魄、勇于创新的素养。”
《中国教师报》2020年05月20日第2版?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